南科大软体力学实验室与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团队合作《Adv. Mater.》:具有复杂构型的水凝胶离电器件
自电力系统被开发至今的二百多年以来,人类社会普遍使用基于电子传递电信号的各种电子设备。相比之下,自然界亿万年以来一直采用离子作为电信号的传输载体。离子的种类很多,但电子只有一种。虽然离子与电子性质迥异,但两者协同作用的现象在生活中广泛存在,例如脑电/心电/肌电信号的测量、电解质电池、燃料电池、液流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基于离子与电子协同作用从而实现功能的器件统称为离子-电子混合器件或离电器件。近年来,水凝胶作为高透明、可拉伸离子导体被广泛地用于开发各种新型柔性离电器件,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经典的水凝胶离电器件包括透明扬声器、柔性传感器、人造神经、柔性触摸屏等。
水凝胶离电器件中通常需要采用性能与水凝胶相匹配的透明、可拉伸弹性体作为介电材料(类似于印刷电路板中的导线与绝缘塑料组合)。但是,由于水凝胶含有大量的水而弹性体通常是疏水的,因此,水凝胶与弹性体的集成存在两个难题:1)粘接;2)浸润。关于粘接,由于通常情况下构成水凝胶与弹性体的高分子网络之间没有形成共价键且两者性质相斥,导致界面粘接强度很低,一般低于1 J/m2量级。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团队针对水凝胶的粘接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研究,大幅度地提高了水凝胶的粘接性能。其中,水凝胶与弹性体之间的粘接强度已达到1000 J/m2量级;这个数值已经超过了大部分水凝胶材料本身的断裂能。关于浸润,由于水凝胶前驱液的表面能比弹性体的表面能高,导致水凝胶前驱液不能在弹性体表面均匀地铺展开。现有的粘接方法普遍忽略了浸润问题;至今为止报道的水凝胶离电器件的结构大都局限于平面构型。
鉴于上述情况,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既可以实现水凝胶与弹性体之间的高强度粘接,又可以实现水凝胶前驱液在弹性体表面均匀浸润的方法,从而可以通过多步浸涂的工艺制备具有复杂构型的水凝胶离电器件。其中,水凝胶与弹性体之间的高强度粘接通过在水凝胶和弹性体的前驱体溶液中添加硅烷偶联剂,基于硅烷偶联剂缩合生成的化学健实现。均匀浸润则通过在硅烷偶联剂修饰的弹性体表面用同样修饰有硅烷偶联剂的含有亲水高分子链的底涂溶液进行处理,提高弹性体的表面能,同时引入硅烷偶联剂为后续涂层的高强度粘接提供官能团。
图1 具有同轴结构的水凝胶发光纤维A)器件原理图,B) 多步浸涂示意图,C) 截面实物图;D) 发光层扫描电镜图和E) 发光纤维实物图。
研究人员首先展示了一种具有同轴结构的水凝胶发光纤维,并阐述了器件工作原理、多步浸涂的工艺制备流程,如图1所示。该纤维包含圆柱壳结构的水凝胶和弹性体。可以想象,基于模具的工艺制备这样的器件将面临技术上的挑战。
图2 液滴在不同表面的浸润行为和弹性体表面微观表征
针对不同液滴在不同基底表面的浸润行为,研究人员测量了接触角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D所示。确实,弹性体前驱液可以在水凝胶表面自发地铺展开,而水则在未处理的弹性体表面形成水珠。但经过底涂工艺处理后,水也可以在弹性体表面铺展开。为了验证底涂工艺处理的效果,研究人员分别对处理过的弹性体表面进行了SEM和XPS表征,如图2E, 2F, 2G所示。实验结果均表明,底涂工艺处理成功地将修饰有硅烷偶联剂的亲水高分子链嫁接到了弹性体表面。
图3 盐析与局部热效应
随后,研究人员对水凝胶发光纤维的力学与电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水凝胶发光纤维具有可拉伸、性能稳定等优点。其中,可拉伸性能归功于水凝胶与弹性体材料本身的拉伸性能,而粉末状的电致发光材料分散在弹性体中,不影响器件的变形。力学性能的稳定归功于所使用的水凝胶与弹性体的弹性,以及两者之间的稳定粘接。水凝胶电学性能的稳定归功于水凝胶中所溶解的氯化锂和弹性体封装对于水分流失的抑制;弹性体电学性能的稳定归功于其高分子网络的疏水性能和较高的击穿场强;发光性能的稳定归功于疏水的弹性体对于水分子的隔离。
图4 其他构型的水凝胶电致发光器件
最后,研究人员展示了几种其他构型的水凝胶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一种像素单元可移动的发光阵列,一个具有同轴结构的闭合发光圆环和一个具有笼状结构的发光手提袋,如图4所示。特别地,具有同轴结构的闭合圆环和具有笼状结构的手提袋都很难通过基于模具的工艺制备得到。
更多详细信息,以及关于具有同轴结构的发光纤维的电路分析、像素单元可移动的发光阵列的驱动电路和分辨率分析等,请参考原文及支撑材料。
这一研究工作最近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是南方科技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助理教授杨灿辉博士;第二作者是程思博博士,曾作为联培博士生在哈佛大学工学院从事研究;第三作者是姚晰博士,现为河南大学教授;第四作者是念国栋博士,现在哈佛大学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第五作者是刘綦涵博士,现为匹兹堡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系助理教授;美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信息与链接
Canhui Yang*, Sibo Cheng, Xi Yao, Guodong Nian, Qihan Liu, Zhigang Suo*, Ionotronic luminescent fibers, fabrics, and other configurations, Adv. Mater., 2020.
DOI: 10.1002/adma.202005545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005545
杨灿辉助理教授与洪伟教授合作,目前已初步搭建起南方科技大学软体力学实验室,同时正在组建新团队,长期招收推免直博生,硕、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等;研究方向包括软材料力学,水凝胶器件,界面粘接,新型软材料设计与加工,柔性传感器与驱动器等。欢迎对相关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同学/博士/学者邮件联系:yangch@sustech.edu.cn。请在邮件中做必要的自我介绍。
相关进展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可降解聚合物中裂纹扩展‘超车’降解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软材料粘接强度与韧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报道拓扑粘接新进展:快速强韧拓扑粘接剂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纳米颗粒-弹性体复合材料助力可拉伸驻极体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针对不同聚合物网络的双底漆粘接方法
美国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水凝胶-弹性体器件中的等离子现象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与西安交大软机器实验室合作:聚合物网络刚度-疲劳门槛值的矛盾及解决方法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徐明龙教授课题组合作研发应用于全牙列动态咬合力测量的柔性传感器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与西安交大软机器实验室合作《JMPS》:抗疲劳橡胶弹性体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Materials Today》:抗疲劳材料设计一般原则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和Robert D. Howe教授课题组合作:应用于软机器的贴附式大变形传感器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可聚合、交联和表面粘接进程分离的新型水凝胶漆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玻璃态分子链拓扑装订——强粘接低疲劳的透明可拉伸界面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与浙江大学汪浩教授EML:一种凝胶脑机接口
美国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网络缺陷对软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与西安交大软机器实验室合作研发水凝胶的可降解强韧粘接技术
哈佛锁志刚教授课题组与西安交大软机器实验室合作《Adv. Funct. Mater.》:研发软结构复合3D打印中的强韧粘接技术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与西安交大软机器实验室合作研发光响应可拆卸粘接技术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设计分子拓扑结构达到强力干-湿材料粘接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综述 “水凝胶粘接:一种高分子化学,拓扑结构,和耗散机制的协同作用”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和麻省大学Ryan Hayward课题组:毛细弹性褶皱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PNAS》:设计高韧性、低滞后性的可拉伸材料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贺曦敏教授和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合作:高性能水凝胶化学传感器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报道可拉伸密封层:同时实现可拉伸,低韧性和低可透性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和Joost J. Vlassak 教授合作研制高度可拉伸、抗冻韧性水凝胶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首次报道含水材料拓扑粘接法“分子缝合”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报道软材料原位粘接法:适用于性质各异的软材料、任意加工工艺
美国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首次报道基于水凝胶的可拉伸液晶器件
浙大吴子良副教授与爱荷华州大学洪伟副教授:水凝胶协同变形的研究进展
浙江大学曲绍兴教授课题组在“韧性冰”-低温韧性水凝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